位於西貢離島滘西洲南端的吊鐘洲,島上岩石中間穿了一個大洞,形狀就好像寺廟的大鐘。洞內漆黑一片,但當金黃色的陽光照射入內時,洞內就出現了一座金鐘凌空倒懸的姿態,故稱為“吊鐘”。
話說宋末的時候,有一位何姓官員,四處遊玩的時候,無意中來到吊鐘洲。他發覺吊鐘洲景緻優美,而島中有一棵榕樹老樹盤根,其中兩條有拇指般大的樹根,正好穿過金鐘岩頂部,猶如以兩根絲線把金鐘凌空懸上。精諳堪輿之學的他,知道這就是所謂“絲線吊金鐘”的風水寶地,若把先人葬在這裡,必定會家山發。後來,他就依計劃行事後,果然不出三年,升官發財。
飛黃騰達的他,即專橫起來;每當春秋二祭,即把附近的所有漁船連貫起來,形成連環船,這樣既方便他上山祭祖,亦好讓人看到他的排場。重要的是,他每次祭祖,一祭就是七、八天,期間漁民無法出海作業,影響民生,擾民至甚。
有一位堪輿大師,不值這酷吏所為,便向漁民授以破壞這處風水局的方法,就是把這兩條穿過金鐘頂的樹根斬斷,使“金鐘”吊不起來。村民依計行事後,以為從此天下太平,誰不知對那官員毫無影響,原因為何?
原來這處“絲線吊金鐘”風水地,已吸收大自然的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,乃鐘靈毓秀之所在;單以斬斷樹根方式破局並不能奏效,因為就算斬樹根千萬次,它都會重生、復元。
正當大家苦無對策之際,堪輿大師望見屋外的家犬阿旺,計從心生,於是連忙吩咐漁民齋戒沐浴,然後半夜出發,採取“行動”。
“搶攤”以後,漁民即採取行動;首先,他們把一碗大黑狗血,向那兩條樹根淋下去,然後揮刀一斬。剎那間,傳來巨響,山崗應聲下陷,那棵老榕樹,連同大量的砂泥和穴地,一同歸於汪洋大海之中,其景象就如原本凌空懸掛的金鐘,斷了繩子而墜地粉碎一樣。
後來,那酷吏果真絕跡於官場,更不知跑到那裡去了。從此,漁民再不用受他的氣了。
資料來源:
蔡子傑:《西貢風貌》(香港:西貢區議會,1995年),頁74-76。
西貢特刊工作委員會:《西貢》(香港:西貢政務處西貢特刊工作委員會,1983年),頁21。
點擊數:54668 |